清明节插柳习俗
清明节,我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清明节祭祖、悼念亲友为何在墓上献桃花、艾草?
大约在每年四月四、五或六日,整个节气共七天,有前三后四之说。即清明前三天和清明后四天为祭祖时间.
清明扫墓是丽水人祭祖的重要习俗,扫墓的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群众称为“前三后四”。此外在阴历七月半及丈八日(指阴历正月初八日)也有部分民众到祖坟扫墓的习俗。扫墓时必备有蓬点心,也叫清明馃,在墓前设祭品茶、酒、饭及丰盛的菜看,点燃香烛,在墓旁另点一支佛香,是祭山神土地的,然后向先祖祈祷,以求先祖的护佑,使子孙平安、合宅安宁、事事顺利。祈祷毕,用纸马(烧纸)在坟上各处放置,用土块压住,俗称“飘坟”。飘坟毕,用弯刀砍除坟上草木并挖来草饼置放在坟头上,将茶、酒洒于坟前以尽孝思,并在坟前及土地神插香处,各焚纸锭、纸马和冥钱纸币,蓬点心散给前来看望的牧童及其他人。扫墓日,家中要在先祖灵位前做羹饭祭祖,祭品中必备有蓬点心。清道光二十六年《丽水县志》也有清明节煮蓬叶为汁和以米粉做成蓬叶面,再做成蓬点心,必献其先祖的记载。所以丽水人祭祖必备蓬点心,此俗至今仍存。丽水一些大户人家在扫墓时有分馒头肉的习俗,用祭田收入供家族聚饮称做吃清明”。聚饮在清明日前后,聚饮后由值祭户去祖坟扫墓,扫墓毕,凡参加扫墓的子孙,每人分给大馒头四只,另有猪肉一斤。清明扫墓,唐代已盛行,宋代人《梦粱录》载,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清《通礼》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坟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剪除杂草,故称扫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