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革命烈士陵园内,两米高的马立训烈士铜像矗立在陵园内的淄川革命历史纪念馆广场前。
马立训,1944年7月,被八路军山东军区授予“特等爆破英雄”称号。他善于爆破,先后革新和创造了偷爆、巧爆和强爆技术,直接炸死侵华日军和伪军500多人。
纪念馆内,马立训烈士头戴军帽,提着步枪,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格外引人注目。66年前的那个夏天,在滕县(今滕州)发生的那场持续7天7夜的阎村攻坚战,淄博人民的好儿子——“爆破大王”马立训在带领突击班执行爆破任务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5岁。
攻打阎村 解放鲁南
阎村位于滕州西郊,滕州的“西大门”。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我军奉命攻克阎村,以孤立滕县、邹县、临城的敌人,为我军展开大反击扫清障碍。
据《滕县史志》记载,1945年8月,鲁南地区日伪军被迫困守几个城市、铁路沿线及个别据点。其中危害最大的,当属驻扎阎村的伪保安二师申宪武部。申在阎村经营多年,他为了对付我军的爆破攻坚战术,在阎村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围子”内外深沟高垒,戒备森严。围墙上分段修有碉堡,沿内墙筑有暗堡及地下屯兵地窖。围墙外,有壕沟和铁丝网等障碍物,还有各宽十余米的三道“海子”(相当于护城河)和“坝子”,可谓易守难攻。
1945年8月3日,攻打阎村的战斗打响,马立训带领爆破班冲锋在前,接连炸毁了阎村外围两道壕沟里的地堡。由于当时正值酷暑季节,雷雨不断,给我军突击带来极大不利,直到8月5日仍未攻克。当晚21:00,马立训带领爆破组对东南角炮楼实行爆破,一举成功,炮楼被炸开一道缺口。他随即率领二排全体战士向刚刚炸开的缺口冲去,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射中胸部,倒在血泊之中。营里的几位负责同志得到马立训负伤的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他脸色苍白,鲜血染红了上衣。他用激动而微弱的声音说道:“碉堡炸开的缺口太小,不能冲锋!”话音刚落,就停止了呼吸。马立训牺牲的消息一传开,全团指战员失声痛哭。大家高呼“为马立训报仇”的口号,向敌阵发起总攻,阎村迅速攻克,全歼守敌1200余人,俘敌300余人,活捉了伪顽司令申宪武及其参谋长马光汉,缴获轻重机枪16挺。阎村一战后,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解放鲁南。
“童工”成长起来的“爆破大王”
马立训,1920年出生在淄川区罗村镇于家庄一个贫苦的矿工家庭。祖父和父亲长年在当时叫做“大荒地”的洪山煤矿做工。他12岁那年,祖父惨死在资本家的皮鞭下。不久,父亲又因坑下“冒顶”压死在煤窑里。为了养家糊口,年幼的马立训到煤窑里做苦工,后辗转入伍。
1940年10月,马立训随队到沂蒙山区作战,并第一个报名参加反“扫荡”战斗。在拔除青驼寺据点战斗中,他手提浇上油点燃的公鸡烧毁敌据点。1941年春,他协助战友炸毁莱芜吴家洼据点,炸死汉奸30余人。同年5月,驻沂水县日军出动700多人抢粮,在反击敌人的战斗中,马立训接过牺牲机枪手手中的机枪向敌人猛扫,掩护部队冲进村。在巷战时,他把机枪架在墙头上,打死打伤日军多名。
1942年春,部队奉命开辟鲁南根据地。在攻克南大顶、孙徐、石家楼等据点与歼灭惯匪刘黑七的战斗中,马立训手提炸药包冲在最前面,运用“偷爆”等技术摧毁敌人的数道鹿砦和碉堡,连破敌阵,被誉为“开路先锋”、鲁南三团的一门“神炮”。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他随队在蒙山一带作战,反复试验自制炸药。在攻打岳家村日伪军据点战斗中,他和战友连续三次利用军毯扎成炸药包,用手榴弹引爆,炸开鹿砦、围墙、碉堡,炸掉据点,为部队扫清前进障碍,全歼守军100多名,成为全团第一名爆破手。时年8月,在泗水县孙徐战斗中,他连续炸毁日伪军4座碉堡,炸死日伪军60余人。
1943年11月,在攻打鲁南柱子村战斗中,他隐蔽在壕沟内,用军帽示形,吸引敌机枪火力,迂回近敌,炸塌守军圩墙和炮楼,为部队开辟了进攻通路。
1944年5月,在鲁南天井汪围歼日伪军的战斗中,部队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层碉堡的密集火力压制,他奋勇冲上去,炸毁碉堡,为部队进攻扫除了障碍。同年8月,马立训入选战斗英雄行列,出席山东军区英模大会。他在会上介绍爆破事迹,受到军区司令员罗荣桓、政治部主任肖华的接见,并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山东爆破大王”光荣称号。
1945年2月,在解放泗水城战斗中,他抱着30公斤重的炸药包炸毁守敌为对付“神炮”修筑的坚固大碉堡,为大部队攻克泗水城扫清了障碍。之后,他通过“空爆”、“偷爆”、“飞行爆”、“连环爆”等爆破技术,炸毁敌人据点。为此,临沂西部的国民党军司令王洪九曾命令各据点加固工事,并到处张贴通缉“神炮”的布告。3月,在攻打沙沟崖据点的战斗中,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构筑的炮楼在斜坡上,难以实施爆破,他运用反复试验的“空爆法”,用木棍绑扎三角架,逼近炮楼,将炸药包送至炮楼半腰,冒着守军机枪的扫射,紧紧撑住木架,直至即将爆炸的瞬间才转身隐蔽,一举炸毁了兄弟部队两天没有攻克的特殊工事——炮楼,夺取了沙沟崖战斗的胜利。
一生虽短暂,但却充满了闪光的足迹。
抗战胜利后,鲁南军区命名马立训所在的二排为“马立训排”,阎村为“立训村”。马立训所在的一连到全国解放时,先后涌现出108名战斗英雄,被誉为“人民英雄连”。60多年来,这个连队和“马立训排”,一直保卫着祖国的东南沿海。
2009年5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爆破英雄马立训成为淄博市唯一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9月21日,马立训入选“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步入淄川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二楼的展厅,北面墙上是专门为纪念“爆破大王”马立训制作的展板。照片中的马立训烈士头戴军帽,提着步枪,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格外引人注目。
纪念馆负责人韩国栋介绍,由于马立训是孤儿,又是异地牺牲,家乡人民对他的事迹了解甚少。自2009年以来,淄川区委、区政府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对淄川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扩建,同时设计塑造了著名爆破大王、全国“双百”人物马立训烈士铜像,与革命历史纪念馆相互辉映。
2010年4月5日,马立训生前所在部队首长为新修建的马立训铜像揭牌。揭牌仪式上,部队首长表示:“作为淄川人民培养出来的特等战斗英模,马立训不仅是淄川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部队的骄傲。”
人物档案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马立训
翻开《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辞海》、《中国革命史辞典》、《中外军事人物辞典》等史传文著,便清楚地看到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马立训这个名字,同古今中外诸多的著名人物排列在一起。
马立训(1919—1945),出生于淄川区罗村镇于家庄一个贫苦的矿工家庭。1940年4月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这位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成长起来的英雄,善于爆破,先后革新和创造了偷爆、巧爆和强爆技术,曾参加大小战斗40余次,完成了19次爆破任务,直接炸死侵华日军和伪军500多人。1944 年7 月,八路军山东军区授予他“特等爆破英雄”、“山东爆破大王”称号。1945年8月5日,在攻打滕县阎村(今滕州市阎东村)战斗中,马立训带领突击班执行爆破任务时胸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5岁。9月,八路军鲁南军区命名他所在的排为“马立训排”,阎村被命名为“立训村”。2009年9月,马立训入选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为了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烈士精神,从2009年以来,淄川区委区政府投资500多万元,对淄川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扩建,在二楼专门设立了马立训展室,有图片、声像资料等。同时专门设计塑造了高2米的马立训烈士铜像。他的家乡罗村镇也开展了多项纪念活动,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
马立训同志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