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文化 / Announcement
|
|
联系方式 / Contact us |
|
陵园公告 / Announcement |
|
请选墓的市民提前预约登记车牌号,入园时请佩戴口罩,出示渝康码,并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和消毒。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敬请理解、支持、遵照执行为谢。
1.随时免费专车上门接送参观考察。
2.为保障客户利益,凡自驾车客户前往我园选墓参观,必须提前电话预约园区办公室.仅限预约客户购墓可以享受优惠。
3.为了避免“丧事一条龙”和“风水先生”等的误导,产生不必要的费用,请直接与公墓办公室预约选墓。
4.我园配有专业的风水师,方便客户选择墓位,择安葬日期,办理迁坟相关事项,主持下葬仪式等。
5.下葬当日我公墓将派车迎灵入葬 。 |
|
|
|
双非孕妇赴港产子配额被收紧 加价14万一床难求 |
发表人:admin 发布时间:2012-05-30 22:30:59 |
香港特区政府近来收紧内地孕妇年内赴港产子数额,并称将在明年进一步限制。正遇上龙年生子高峰的深圳赴港产子市场,反应尤为迅速,不仅香港私立医院床位费上涨,位于利益链上的中介收费更是水涨船高。据调查,6月份床位,加价14万港币都不一定预约到。
“年前床位费不到6万港币,现在则是6万到8万港币。”2月8日,一位中介人员告诉深圳商报记者,许多适龄夫妇选择在龙年生宝宝,香港私立医院的床位早已供不应求,预约床位得赶早,“不然还会涨价”。
赴港产子市场尤为敏感。去年4月,港府的一纸限闸令,让香港私立医院床位爆满,也让深港两地中介机构的服务费涨幅高达50。今年造成市场波动的压力则不仅仅来自于港府,两地民间关于“双非”(指父母双方均非香港人)孕妇的争论已然引起更多关注,2月6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就指,已与香港特首曾荫权讨论“双非”孕妇问题,请香港市民放心,一定会有办法解决。最新的消息来自8日举行的香港立法会会议上,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称,如有需要会考虑取消内地孕妇到公立医院分娩的配额。
政策会如何变化?长达11年的赴港产子历史会怎样演变?媒体和民间充满了各种猜测,但不可否认的是,赴港产子的金钱付出和政策风险已越来越大,“双非”婴儿要拿到那张薄薄的香港出生纸,已是越来越不容易。
医院中介争相涨价
深圳中介机构收费目前已涨至19800元人民币
“4月份起费用增加20,顺产费用将超过6万港币。”在一个赴港生子群里,2月4日顺利在香港九龙法国医院预约到床位的准妈妈小张带回了一个坏消息。8日,记者致电该院产科咨询,工作人员证实了这个消息,并表示这次加价是全院行为,产科的涨幅将达20。“目前顺产费用都已经是5万到6万港币,剖腹产为6万到7万港币。涨价后顺产费用肯定超过6万港币。”
7日和8日,记者以顾客身份咨询了多家赴港产子中介机构,发现在政策收紧的情况下,床位供应越来越紧张,中介人员均建议记者尽早预约。但同时也表示,如果加价,他们也能帮记者弄到6月份的床位。至于“双非”问题,中介人员则告诉记者无需担心,“至少目前在香港出生的宝宝都能拿到香港出生纸。”
中介承诺提供一条龙服务,从预约产检、预约床位,再到两次产检,帮助办理住院相关事宜,到最后办理婴儿出生证、回乡证、回港证等证件,均会有专人陪同或办理。而收费的主要构成为床位费和中介服务费,两者在近期均有所上涨。其中床位费在医院加价的基础上,从单人房套餐到豪华套餐、从三等房到头等房,中介方的加收费用亦大幅增加。而其余的服务费,年前深圳中介机构收费最高为17800元人民币,目前已涨至19800元人民币。
“怀孕一个半月、预产期在10月份的,目前是正常收费,即医院床位费为6万到8万港币,公司服务费用为198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总费用为8万元人民币左右。如果预约9月份之前的床位,则需要加收额外费用。”香港港X宝有限公司的颜小姐称。
8日,记者以帮怀孕3个月的内地朋友咨询为由,打通了深圳市港顺X服务有限公司的电话。工作人员先是表示,11月及以前的床位都很紧张,尤其是9月份已无法预约到床位。在记者表示可以承受额外费用后,该工作人员才松口称,9月1日至10日需加收4万港币,10日至20日加收3万港币,20日以后加收2万港币。“距离预产期越近,收费越贵。如果是6月份生,加价14万港币都不一定能预约到。这些床位是医生的加备床位或者紧急床位。”他催促记者尽早提供孕妇的资料,并称“再晚我就不保证还有床位,到时加价也不一定能预约上。”
随后,记者拨打电话向香港浸信会医院、养和医院等多家私人医院询问床位事宜,院方均表示,目前产科的病房床位非常紧张,部分已经预约到明年1月,即使已经预约好并交纳按金的产妇,也不排除会有临时加价的可能。
赴港生子原因多样
10年间在港出生“双非”婴儿数量增长51.6倍
“到香港生宝宝,预产期是2012年8月的爸爸妈妈来群聊啦!”在一家赴港产子的专门网站上,不同月预产期的闲聊都能“盖起高楼”,准爸妈们讨论一起租房、待产和香港生子的细节。成功预约到床位的准妈妈会发帖传授经验,已经在香港生完小孩的妈妈贴出自己所有行程和费用以供参考。在沿海尤其是靠近香港的深圳,赴港产子已经不是新事物。
据香港统计处的数据显示,2001年只有620个“双非”婴儿在港出生,2010年这个数字上涨到逾4万名,占香港全年初生婴儿总数的36.9,10年间在港出生的“双非”婴儿数字增长幅度达51.6倍。一张薄薄的香港出生纸,为何让如此多的内地家庭趋之若鹜?不少“双非”父母也曾扪心自问这个问题。
“我喜欢香港的教育,让孩子有一个新思维新视角,真正地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网友“中国崛起”在深圳房地产信息网香港教育板块发起讨论,认为香港教育是自己选择去香港生子的原因。
还有网友表示:“我认同香港民主、平等及努力的价值观”,“想孩子有个香港户口,方便在香港求学”,“孩子将来出国方便”。有网友甚至认为“如果不是只让生一个,我不会选择到香港生,让孩子每天跨境上学那么辛苦。”
2月9日,深圳市人口和卫生计划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夫妻双方均为深圳户籍,在香港生育二胎违反了国家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经查实会受到相应处罚。但如果不在内地办理户籍,暂时不会收取社会抚养费。
港人对“双非”诟病已久
六成内地网民认为出境生育是个人自由
香港社会对于“双非”孕妇诟病已久。去年和今年初,香港孕妇曾多次游行,抗议“双非”孕妇分走了资源和福利,导致她们无法预约到床位。
除了侵占资源之外,“冲急诊”也是“双非”孕妇受到港人诟病的原因之一。香港入境处的资料显示,去年有多达1656宗的内地孕妇“冲急诊”个案,给香港医疗资源造成了不小负担。
香港医院管理局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估计,2012年在抢生“龙宝宝”的热潮下,估计会有3000名内地孕妇冲关。若入境处堵截不力,“冲急诊”的内地孕妇会有五六千人。
在港人高呼限制“双非”孕妇的背景下,2月4日,环球网发起了“你如何看待出境生育?”的投票。
截至2月9日17时,占总投票人数63的7033人认为出境生育属个人自由,只要不违法,不应受到限制。占总投票人数37的4138人认为应对出境生育采取限制。
有网友表示:“香港既然实行出生地户籍制度,港人就不应该抱怨内地孕妇,因为她们一样付钱给医院,与那些菲律宾以及其他国家的人享有同样权利。”
公立医院分娩配额或取消
在香港冲急症室产子可能面临刑事检控
“如有需要会考虑取消内地孕妇到公立医院分娩的配额。”民间的争论最终传递至港府高层。在8日举行的立法会会议上,针对多位议员的质问,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如此表态。早前的5日,香港民政事务局长曾德成也在博客撰文称,将严厉打击无牌经营的“月子公寓”。
1月19日,特首曾荫权公布四项措施堵截内地“双非”孕妇来港产子,包括由两地联手打击中介公司和跨境车辆,从源头禁绝未预约的内地孕妇来港;在入境管制站加强截查,尽快遣返未经预约的内地孕妇;加强取缔无牌经营旅馆,令内地孕妇难以非法居留;以及检讨非本地孕妇在急症室分娩的收费,减少被滥用。近日来,香港多部门联手采取行动,政策已然初显成效在过去的3周内,内地孕妇冲急症室分娩的个案从去年平均每个星期的30到40人回落至10多人。
“2012年内地孕妇赴港产子的配额数为3.5万个。”2月9日,香港医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际上内地孕妇赴港产子的配额正在逐年减少,今年3.5万个的配额数较去年降低了7,其中公立医院仅拨出约3400个,10家提供产科服务的私家医院则提供约31000个
这并不是港府第一次收紧内地孕妇赴港产子的政策。2007年2月1日,港府推出了“产科服务中央预约制度”,所有孕妇必须事先与医院预约并接受产前检查。2009年10月8日,香港医管局宣布从11月起,所有公立医院当年剩余时间冻结非本地孕妇预约服务,以保留足够名额应对香港孕妇分娩。2010年1月1日,香港医管局宣布重新开放非本地孕妇预约服务。2011年4月初,港府下达限闸令,香港医管局宣布从4月9日起至年底,香港公立医院不再接受内地孕妇的预约。
“医管局正在检讨明年的配额,并且也正在与私立医院商讨是否增加收费事宜。4月份将会公布2013年限额。”香港医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管局将在未来两个月内研究相关问题,但具体进展目前不便透露。在8日举行的立法会上,周一岳表示,医管局会视乎本地孕妇的需求,或会进一步降低甚至取消内地孕妇到公立医院分娩的全部配额。另外,对于内地孕妇在没有做产检就冲急症室产子的行为,引用疏忽照顾儿童的概念,作出刑事检控的这个意见,周一岳表示在符合当前法律的基础上,也值得考虑。
“"双非"家长们,我们要保持好平静心态”、“给想去香港生孩子的人加油谈谈"双非"孕妇”……在深圳一家论坛的香港教育板块,“双非”取代原本讨论最多的“学位”问题,成为了近日的最热词语。“对于目前"双非"给港人带来的生活不便,我真的是深感歉意。时间会改变一切……合则两利,斗则两败俱伤。祝福香港明天会更好!”这句话或许代表了不少“双非”父母的心声。
|
|
|